第 133 章 :逃出生天1

想到就去做,江芙蕖與衆人交代了一番,一群人再次潛下水,到了水底那大烏龜的嘴巴處。

先前主要是找蓄水系統哪裏出了問題,他們直接進了大烏龜的體內,也就是主樞紐處,并沒有誰多注意這大烏龜的外形。

現在到了那嘴巴處,江芙蕖才發現,這大烏龜整個外殼都是用青銅做的,除了頭部和頸部,還有牢牢抓着池底的四只腳都十分粗壯,直徑肯定超過一米多,完全可以同時容納進兩個普通的成人。

但現在的問題是,這大烏龜的嘴巴,是閉着的,根本看不到裏面情形,難道,真地找錯了出口?

按着前人流傳下來的話,不是讓修好蓄水系統就可以嗎?他們連那些小工具都想到了,準備了備用的,沒道理不給他們留最後的出路啊?

圍着大烏龜的頭部找了一圈,先前還只有白蛉和江芙蕖兩個人在動,到後面雷二和司硯也跟着上來胡亂摸了,一連浮出水面換了兩次氣,一群人還是對那緊閉的嘴巴無可奈何。

“居士,這烏龜的嘴巴,好似一直是閉着的。”司硯大口喘着氣,顯然在水底下憋壞了,“出口是不是不在那兒?”

“我們白家有個規矩,一切以南為主。”白蛉擦着眼睛上的水珠,“我爹也說過,南生門北死穴,如果有一天我碰到很難抉擇方向的時候,就一直朝南走,指定不會錯,那烏龜的嘴可能真地是我們的唯一出路。”

“南生門北死穴?”江芙蕖重複着這句話,這應該是白家先人給他們的提醒吧,跟她想的方向倒是一致的,但是,那烏龜的嘴巴閉地太嚴實了,水底下能使出的力氣又很有限,硬撬開是不用想了,只能去揣摩原來那群人留下來的話。

南生,嘴巴,嘴巴……江芙蕖的目光看向他們來的洞口,那裏已經完全被水溢滿了,想必再過不久,外面的水龍頭也會滿起來,很快,那白塔河裏也會流動起來。

水活人活,白蛉見到她時,問她是不是祭司,祭司……

古代的祭司,一般是從事祭典活動的人,在原書中,這個職業的人出現過嗎?江芙蕖努力回憶自己記得的劇情,可怎麽都翻不出祭司這個詞,那應該是沒出現過,或者被她忽略了吧。

等等,上次在綠浮城,那個老頭,叫郭有菽的那個,他不是就自稱是九農司的大祭司?聽他念的那些詞,倒是有些像專職人員,可是……他看起來不像是身懷特殊技能的老頭啊,難道她錯過了一個大師?!

江芙蕖心中有些惋惜,要是以後還有機會見着郭有菽,一定要好好向他請教一番才是。

現在嘛,她無奈地看向司硯,又轉頭看看白蛉,這兩個人也正在看她,或者說包括雷二一起,三個人都在看着她,似乎就等她發號指令。

……

“白蛉,為什麽你初見我時,要問我是不是祭司?”她失憶了,問這種問題,應該不會露破綻吧?

“因為白塔河是受了祭司的詛咒才幹的,只有祭司才能解除這個詛咒。”白蛉還沒出聲,一旁的雷二就替他回答了。

祭司的詛咒?是了,那天在宅院裏,那個三十九也是這麽說的。

祭司的詛咒嘛?江芙蕖心中一跳,這麽玄乎的東西,她可不懂啊,難道那大烏龜身上還布有什麽法咒不成?念對了咒語才給開門那種?芝麻開門???

嗯嗯嗯,不對,江芙蕖感覺自己想地太遠了,芝麻開門那是西邊的神話,這堯國好歹是從秦朝轉過來的,廣泛意義上來說,也算是中國古代吧。

“白溟山澗大風起兮,玄冥神降,九天臺上鳳凰吟兮,甘露凝落。”白蛉看向江芙蕖,“這是我們白家歷代家主都必須會背的口訣,這九天臺上能呼風喚雨的,只有祭司了,是以才有先前對居士的祭司一問。”

我的天,這白塔河到底什麽時候挖的,地理志上的白塔城是個假的白塔城吧?怎麽聽着這口訣還帶兮的,那不是公元年前的特色語氣詞嗎?

江芙蕖心中除了驚嘆就只有佩服了,這歷經上千年還能運轉的動力蓄水系統,真地現代也沒有的,頂多撐個幾年就得維修了,也不知道他們當時用的什麽材料,又是誰給設計出來來的,不會真有傳說中的史前文明吧?

不過,聽他們這神神叨叨的傳話,好像跟史前文明沒什麽關系,倒是跟華夏失傳的玄術和機關術等神乎其神的技能秘術有關啊。

但這些,到她那個年代當真是丢失地一點渣都沒了啊,這地方好歹有個九天臺,祭司什麽的,她所在的現代,妖精都不準成精!

那現在怎麽辦?看白蛉他們幾個的樣子,也完全是一頭霧水。

江芙蕖深吸一口氣,不能急,不能急,慢慢想。

白溟山澗大風起兮,玄冥神降。這句話好理解,剛白蛉也說了,他們現在白溟山,那玄冥就是底下那只大烏龜喽。

九天臺上鳳凰吟兮,甘露凝落。這拆開一個字一個字的,她都懂,不就是說九天臺上,鳳凰吟,就會下雨嗎?

可這下雨的前奏不是響雷閃電嗎?跟鳳凰扯地上什麽關系?鳳凰,那不是愛情鳥嗎?難道原本是管雨的,後人誤傳?

九天臺是作法的地方,也就是說,其實是要人在臺上作法,召喚鳳凰,只要鳳凰出現了,就會下雨。

鳳凰,鳳凰?江芙蕖腦中不斷重複着這個詞,眼睛胡亂地往前看,正對白蛉和司硯,他們兩個人并排浮在水面上,只露出一個頭,兩個頭并在一起,又正是适婚年紀,男俊女靓的,江芙蕖的腦子裏忽然就蹦出結婚照三個字來。

對啊,鳳凰不一定是指真的鳳凰鳥,還可以指一男一女嘛,那甘露凝落,在古語中還有一種很尋常的意義,就是祥瑞之兆。老子不就說了,“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那是不是說,現在只缺一個作法的,就彙聚了那口訣中所有的意思?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