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章 上京唐家
來到這個世界快兩個月了,江芙蕖一直窩在陳家村養病,閑時跟着陳大娘學一點東西,還真沒有空去想原書中的內容,可她沒有想到,她不去想,這書中的人物竟是自己跑到她的身邊來了。
這個唐員外,說起來也算是個人物,他是書中四公子之中的菊公子,名喚唐暄,是三世丞相之家唐家長房的嫡幼子,在唐家排行第四,少有才名,名動京城。
然而,江芙蕖對他印象比較深刻的原因是,這人是個倒黴蛋!
唐家雖然是堯國三世丞相,在外有美名,但是在內,那真是一團亂麻都形容不過來的亂雜。
當今的唐丞相是唐暄的老爹,叫唐儒林,他形容俊美,又頗具才名,年輕時候的風頭,在整個上京獨一無二。他若要是個潔身自好的,那便沒事,可惜這人是個十足的風流種,平生最愛就是弄美,對政權都不是那麽在意。
因着唐家三世丞相,門下弟子無數,在整個堯國朝堂根基甚深,當今皇帝對唐家的态度一直十分地晦澀,直到出來這個唐儒林。
唐家忽然就再次成為聖眷榮寵,因為唐儒林愛美人,皇帝他也愛美人,兩個人“惺惺相惜”,皇帝非常樂意給唐儒林送美人,還美名其曰,“佳人才子本當一家,朕甚悅之。”
上到公主,下到民女,即便是那罪人之女,只要唐儒林開口,皇帝就沒有不依的。這兩個人“你情我願”地一波推恿之下,唐儒林的後宅竟是堪比後宮,雖不至于成千,但上百是有的。
按說唐儒林如此荒唐,在外的名聲便不會太好,可無奈唐儒林這個人還有腦子,他在未娶妻之前,那可絕對是個正人君子,對任何美人都只是略有贊詞,從不側目,真正納這些美人,卻是在他娶了正妻之後。
只可憐唐儒林的正妻,唐暄的娘鄭婉婉,堂堂明國公的嫡女,在明國公府被千嬌百寵長大的千金小姐,本以為嫁得良人,卻是嫁給了一個催命鬼。
她短暫的一生得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結果長子和女兒都死于後宅陰私,幼子在三歲便被害得終身殘疾,她自己也僅僅活了二十五年,便抑郁而亡。據說,她死的時候,眼睛睜地大大的,眼角挂着淚珠,怎麽都掉落不下來。
可惜,她的死不瞑目并沒有給唐儒林帶來任何的影響,她的死反而給唐儒林增加了“情深不疇”的賢名,因為唐儒林自她死後,就再沒娶過妻子。
世人都當唐儒林忘不了先妻鄭婉婉,可唐家明眼的人都知道,唐儒林是不想受禮法的約束,鄭婉婉到底是愛着他,才不跟他鬧開,萬一娶了個不懂事的,他的面子擱哪兒放呢?倒不如擔個美名,也不影響他的美好弄美生活。
唐儒林如此荒唐,後宅自然更是如污泥之海,尋常人要在裏面安身立命,基本不可能。鄭婉婉臨死之前,到底是顧念着自己唯一的骨血,把他托付給了自己的母家。
可惜的是,鄭婉婉不知道,唐家勢力有多大,如此珍惜羽毛的唐家根本不可能讓她的遺願成事,她的幼子不但沒能被接往明國公府,反而被一度幽禁在唐家,隔絕了他與明國公府的相見。
唐儒林全身的興趣都在美人身上,對孩子完全沒有什麽親情可言,鄭婉婉前腳剛走,他就把鄭婉婉的幼子扔給了他最寵信的一個美人。
這個美人叫林嫣兒,正是江芙蕖會在文中關注唐家這些糟心事的根源,确切地說,是因為林嫣兒的獨子,唐家二少爺唐晖。文裏有很大的篇幅在寫這個重量級男配,他對江盈惠的心思,跟江盈惠的糾纏,簡直比正宗的男主榮華景還要多。
也正是因為寫地篇幅很多,所以江芙蕖才會知道唐家這麽多事。
這個可憐的幼子,就是唐暄了。
林嫣兒不但臉長地好,心機也是頂頂地厲害,看她能在一衆身世複雜的美人中緊跟鄭婉婉的腳步生下唐家的二少爺,還把他平安養大,并且同時取得唐儒林的寵信,就知道她不是一般角色了。
林嫣兒對唐暄不差,甚至非常好,當然,她的好是有基礎的,那就是唐暄要聽話,聽話到什麽程度呢?就是林嫣兒讓他把屎當飯吃,只要唐暄不聽從,那她就有可能把他餓到他只能吃屎服從的情況。
唐暄那時才五歲,雖然有些聰慧,但到底是個孩子,還是個雙腿殘廢的孩子,他每日被關在林嫣兒給他造的金絲籠裏,被溫柔的刀割了幾次,就知道痛了。在等不到明國公府的搭救之下,他選擇了淡漠以對。
是真的淡漠,不管林嫣兒對他怎麽好,怎麽壞,他都是一副莫不在意的态度。給吃吃,給喝喝,不想吃的不吃,不想喝的不喝,愛誰誰,就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旁人不知道唐暄的心思,但唐暄自己知道,在自己七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他對這個世界的一切人,一切事都不在意了。林嫣兒只當他是拿準了她不敢謀害他的性命,可哪裏知道這真是個小小年紀就看破生死的。
唐暄這種淡漠出塵的個性,反倒讓林嫣兒毫無對策,林嫣兒索性就把他關起來,杜絕他跟外面人的接觸,想要徹底養廢他。這一關就是九年,唐暄十四歲的時候,明國公府終于找到機會見到了他,并且把他接回了明國公府。
此時的唐暄,腦子裏只有五歲以前學的一點知識,行為做事十分随性,要不是明國公府早有心理準備,只怕又是一番磋磨。
林嫣兒絕對沒有想到的就是,她有心的牢籠飼養法非但沒有養廢唐暄,反而給他練就了一副強大的心智,所有人包括唐暄自己,恐怕都不知道,他會因禍得福。
最先發現唐暄不同的是明國公,他給唐暄請了各科的先生,本以為唐暄會學不下去,誰知道,唐暄竟是一日千裏地汲取着這些知識,而且最讓人驚訝的是,他常常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本以為至少要學個八九年甚至十多年才有點成績的唐暄,竟是在短短三年內,就把所有學識學了個通透,其才名讓數位先生稱贊不已。
可惜的是,明國公等人還來不及高興,這位唐暄公子就跑去游歷天下了,最氣人的是,明國公等人還對他完全沒辦法制止,因為唐暄這個人,太會掙錢,人家各種花費都是自己掏腰包,完全用不上其他人幫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