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1 章 ?裁決之鐮

“如果這種異常不合理的要求、淩駕于全部霧隐忍者意志之上的懲處,被強硬的寫入停戰協定之中的話,那我看不到木葉的任何誠意。

恕我直言,我們絕不會妥協、寧為玉碎。

現在看來,木葉确實實力強硬,已經不是此時的霧隐能夠比拟的了,然而以目前的忍界形勢來看,就算木葉的實力再強,也絕沒有徹底解決霧隐的可能性……在多方牽制之下,你們沒有可能再向水之國調遣大量軍隊。”

水影很明白其他三個忍村對于木葉的束縛,他認為這種大勢是他能夠以為憑借的東西。

“水影大人,這種情緒化的說辭不應該出自于你口,我提醒過你要保持理智。

有些事情可能感官上很難接受,但某種事實是擺在明面上的——以現在霧隐的衰弱程度來說,它已經沒有資格繼續與其他四大忍村并列了。

你們确實有一定的底蘊,絕不是什麽小忍村,所以你覺得剝奪稱號的要求有失公允,但是……現在的霧隐不小也不大,跟四大忍村比起來充其量不過是‘4+1’而已。

沒有實力、空有地位?怎麽可能。

作為最先入侵火之國進而導致忍界大戰爆發的一方,霧隐必須受到懲處。

木葉的狀況确實不好,但現在的霧隐更糟,如果你們想終止談判繼續戰争的話,我只能說……大可一試。

我再提醒一句,你們的敵人可不一定是木葉,岩隐、雲隐之類,你該不會真的天真的認為他們是盟友吧……過于衰弱的時候,誰都不介意趁機咬上一口的。”

在這種事情上,羽生的态度難得的有這麽強硬的時候。

霧隐發出了中止談判的威脅?他根本不信,六尾人柱力這還捏在他手中呢。

核威懾在釋放之前才是威懾,在釋放了之後反而沒有那麽恐怖了,所以之前沒有直接殺死六尾人柱力而是把他留了下來,目前看确實是明智之舉。

“而且我覺得我方已經足夠寬容了,我們并不主張徹底剝奪霧隐和水影的稱號,這就是在尊重大忍村的傳統、底蘊和榮耀,一切的期限僅僅只有十年而已,十年之後,你們的實力有所恢複,自然能夠拿回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

甚至停戰協定的約束也有提前結束的可能性,比如在接下來的戰争之中木葉遭遇了比霧隐還要嚴重的失敗,那你們可以立刻撕毀這份協定,失去了實質性的制約能力,所謂的協定也不過只是一張廢紙而已。”

陪同在羽生身側進行談判的日向兄弟,不由得為之側目。羽生大人果然不說人話,大人物在這麽嚴肅的談判場合就是這麽交流的嗎?

四代水影當然不可能就這麽直接掀桌子,他只不過是在讨價還價而已。

有趣的是,真正實質性的經濟與軍事方面的懲罰,霧隐很快就接受了下來,基調已經确定了,接下來不過是要商讨出一個合适的數字而已。

但是在“虛名”方面,霧隐卻顯得格外執拗……因為五大忍村的地位與水影的名號,并不只是虛名。

“五大流氓”才能“為所欲為”,小忍村只能籠罩在大忍村的陰影之下。

“五影之名是多年之前五大忍村共同确定下來的,如果因為一次戰敗,木葉就要求水影‘消失’的話……我并不認為這是木葉能夠獨自決定的事情。”

五影确實得算是一個“國際稱號”,是最強忍者組成的最強集團,擁有“影”的名號的人,必須兼有忍村實力與自身實力。

如果有忍界有第六個村長想要得到“影”的稱號的話,理論上講不是不可能,只不過他必須征得五大忍村的一致認可才行。

基于同樣的原理,如果五影往外踢人的話,是不是也要遵循“一致認可”的原理呢?

難不成水影還想要一個“一票否決權”?

“那水影大人可以争取一下其他三個忍村的意見,他們自然有支持你的可能性,但是重要的依舊是一點——一個村子的綜合能力是一切地位的基石。

而且我們并不是讓水影消失,只是要求你們隐沒一段時間,這是合理的懲處。”

第二次忍界大戰的時候霧隐被炸了一次,現在第三次忍界大戰剛剛開始,霧隐又被炸了一次。這個忍村先是損失了大量的人手,而稍稍恢複之後,緊接着又迎來了第二次的損失,所以實質上霧隐已經淪為了二流。

多年以後霧隐的實力有可能慢慢恢複過來,但這裏面有個問題,失去了五大忍村地位與水影稱號的霧隐,等他們回歸的時候其他的四大忍村會歡迎和認可他們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參照一下木葉內部千手一族的遭遇。

“對于一個忍村的歷史來說,十年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也絕對不短……我們可以後退一步,暫時失去霧隐以及水影稱號之中的一個、保留其中的一個,這樣我才能壓制住全部霧隐忍者的意見。”

對于這種雙方各自退一步的說法,羽生只是笑了笑,然後說道:

“折中一下麽,聽起來好像不錯……

但是我拒絕。

水影大人,你認為我方提出這樣的要求來,是為了跟你讨價還價嗎?”

在這懵誰呢,霧隐就是水影,水影就是霧隐,保留其中的一個就等同于存留下了這個忍村的政治地位——霧隐與水影的政治意象是一體兩面,是統一的。

羽生與水影之間的談判,他是強勢方,所以哪怕這個談判進行的非常困難,但接下來總有一方會屈服的,而且屈服的一方只會是弱勢的一方。

三代水影身死、四代水影上位之後,霧隐的野望、期待、決心乃至一切的謀求都傾訴在了這一場戰争之中,因此随着戰争的失敗,這一切都已經支離破碎了。

其實四代水影內心之中未嘗沒有預想過最糟糕的結果,戰争總歸是有失敗的可能性的,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失敗來的居然如此之快,而霧隐所要承擔的後果又如此之嚴重……一切都比水影想象中的最糟糕的結果還要糟糕的多。

事先霧隐對于戰争的估算,最為錯誤的一點居然是有關于羽生的實力方面,能以一己之力改變戰争走向的忍者,已經三十多年沒有出現過了。

如果把全盛期的羽生放在三十多年前的話,他也做不到現在的事情,但凡事就怕對比……柱間時代,地位能夠跟他并列的人,實力也可以想象。

當戰争開始,霧隐迅速擊潰木葉陣線,戰勝志村團藏的時候,四代水影一度認為他們很快就會接近設置的目标,但緊接着霧隐就崩盤了……勝敗的轉折太突兀了,以至于這時候矢倉其實有一種南柯一夢的虛妄感。

但現實之所以是現實,就是因為有時候它殘酷到了想讓人逃避的地步。

就在羽生跟水影進行着談判的時候,一部分霧隐忍者和木葉忍者被允許自由活動,霧隐忍者進入霧隐整理着斷壁殘垣,而木葉這邊則開始收斂戰死者的遺體。

跟随羽生攻入水之國的木葉七百名木葉忍者,在這一戰結束之後,已經只剩下了五百……以敵我對比來說,這樣的損失其實不算多。

因為最開始遭遇到的失敗,木葉東線折損了半數,所以羽生要帶領剩下的人攻入水之國,又因為随後木葉大隊在水之國的損失,所以羽生會執着于對霧隐的懲處——一言以蔽之,這并不是羽生一個人的戰争,戰争所取得的結果,是大家共同一致的名譽。

收斂了戰死者的遺體之後,為了稍稍減弱雙方的針對性,羽生帶着木葉忍者們離開了霧隐……為了保證表面上的公正性,水影帶領着同樣人數的霧隐忍者跟随着木葉這邊一起行動。

接下來,談判的場合改到了水之國的大名城。

相比于霧隐,在大名城展開談判更有政治意味。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