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 :生藥市場

“南是水,北是山,渠城有水又有山,南北之人喜來往。碼頭落地急奔走,小溪橋上轎子忙。往西走去都是香,姑婆賣花愛俏哩。到東城去建房樓,泥木兩行都恰通。北陽照地金光燦,錢莊銀號賽珠明。最喜南城參甘味,草葉藤皮做藥的。”

童稚的聲音帶着渠城特有的軟音調熟練地唱着獨具渠城風味的民謠,十分悅耳。

江芙蕖看着那小孩站在一個差役面前唱完,然後那差役摸了摸他的小包頭,似乎在誇贊他,然後給他發了兩個銅板,小孩抓着銅板沖差役咧嘴一笑,哼着調兒就奔奔跳跳地消失在人群中。

這是她從客棧出來以後聽到的第三遍民謠,一樣的曲調,一樣的曲詞,不同的就是唱的小孩不一樣,發賞錢的差役也不同。

商業繁盛之地就是不一樣啊,這賺錢的意識全民參與,從小培養啊!江芙蕖心中覺得好笑又羨慕,她小時候也唱兒歌啊,怎麽就沒人給她發錢?

不過,這種廣告方式倒是十分具有時代意義,現代不可能用地起來,在這個時代用起來卻是恰到好處,民謠通俗易懂,來往的人一聽就明白這渠城的大概布局。

無非就是告訴你渠城主要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區。西區主營布店、百貨店、酒家一類的營生,是姑娘婦人比較愛去的地。東區主要經營建材泥木工一類,要造房子大家具什麽的,去那準沒錯。北區是開錢莊銀號的,存銀錢買金銀首飾的首選地。南區就是賣藥的,看病買藥賣藥往南城走。

不過,渠城在外被稱為“小藥都”,最倚重繁盛的行業自然是這藥業了,所以才有他們說的最喜二字。

自出了客棧,江芙蕖一路往生藥市場走,左右看到的都是各種藥號,有專門賣成藥的,也有專門賣藥材的,還有專門收藥材的,也有那單賣三兩祖傳秘藥的,俱都有些規模,且來往客人絡繹不絕。

江芙蕖有心進去藥號走走,看看這個時代繁盛的藥號長什麽樣子,無奈她的心裏對渠城這個地方毛毛的,總感覺會有什麽不順的事情發生,便強按捺着不去看。

司硯走在她身邊倒是挺輕松自在的,不過她顯然對南城的繁盛沒有什麽大的興趣,只亦步亦趨地跟在江芙蕖身邊,眼睛也不多看,倒是讓江芙蕖無端地又對她多出些好感來。

兩人在擁擠的大街上走了大概半個時辰的功夫,終于到了生藥市場,首先就是撲鼻而來的清新藥香味。

生藥市場有點類似現代的菜市場,不同的就是上面沒有搭一個大頂棚,空中沒有飄蕩着各種糞料味,地面也是幹淨地連塊污泥都找不到。市場由一排排緊挨着的小鋪攤子組成的,每個鋪攤子都在頂端搭了個簡易的遮陽棚,挨在一起組成一排排的一字。

鋪攤子有大有小,大的有四五個人在看着,小的只一個人坐在那兒。鋪攤子也不是随意亂擺的,每一排都有一個标志,似乎是分門別類好的。

江芙蕖看了好一會兒,也沒明白他們是按着什麽來分類的,她只能看到占主流區域的三個标志是“長春”“順福”“懷安”。這三個,哪個都不是藥名或者藥的分類名啊?聽着倒像是地名……

“客官,你要買藥嗎?白頭翁,正宗蜀都出來的,龍膽,你看看這色澤,它的根莖都沒斷呢,須都有。”許是江芙蕖駐足的時間太長,攤子前的老板以為她看中了鋪攤上的藥材,忙開口招呼。

江芙蕖聽到老板的話,這才看了眼他鋪攤上的藥材,白頭翁的葉子不大不小,應是正品非野菊科類,龍膽也是黃中帶棕,根須齊全的上佳品,其他諸如附子、當歸、半夏等藥材也都品色不錯,這人的鋪攤子歸類是“順福”。

“老板,這龍膽和白頭翁怎麽賣的?”可不就是那麽巧,這鋪攤子上好幾種藥材,俱都是她要的。

“白頭翁一兩銀子一兩,龍膽三兩銀子一兩。”老板見江芙蕖直接問價錢,心中已經感覺這生意成了大半,态度也更加熱情,“客官,你是新來咱們興榮旺的吧?”

果然東西好,價格就不便宜,不過這個價也在可接受範圍內了。可這興榮旺是什麽?這兒不是生藥市場嗎?江芙蕖又指了百合,金櫻子,藿香,芙蓉葉等物問價格,都問妥當之後,便讓老板各稱了一定的量,完了才道,“老板,這兒不是生藥市場嗎?怎麽是興榮旺?”

老板正樂呵呵地給江芙蕖指定的藥材過稱,聽到她的話,便笑了,“客官果然是個生客,那生藥市場都是外人叫的,咱們在渠城久一點的都喚這兒興榮旺呢,這緣故嘛,自然是跟我們這生藥市場的規矩有關。”

原來渠城的藥業做得大,規矩也就自然多起來。南城藥行主分兩大類,其中一類是行棧,就是南城各大街上開的鋪子,這些鋪子有經商的,諸如賣藥的,治病的,或二者兼行的,還有那管理類的,諸如管買貨客的金言堂,還有管賣貨商的公正堂,十分完善。

第二類便是生藥市場,主要就是在市場裏賣藥材,它由最開始十幾個本地商家到如今幾乎彙聚了整個堯國的藥商,發展地十分迅速。這規模大了,官府自然就要派人來轄管,可這生藥市場跟行棧不一樣,行棧大都是西南之人開辦的,就一個規矩,好管,但生藥市場人員各異,一個規矩顯然是有很多人不服的。

要是強壓,那勢必導致生藥市場的繁盛受到影響,渠城官員頭疼啊,這個問題無數次被上逞到宮裏,卻遲遲沒有得到解決,渠城這邊的生藥市場也就一直亂亂的。直到有一年,也不知道是哪個有才之士想出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在渠城的生藥市場設立一個獨特的規矩,各地管各地的,本地官衙只負責監督。

這主意一出,到生藥市場試行了不過短短兩個月,效果顯著,再也不會出現掀攤子打群架的日常畫面了,此後又根據實際運行情況作了些許改變,到最後這生藥市場的規矩總算是立了起來。

“生意人嘛,取個好兆頭,這興就是指長春,榮就是指順福,旺是指懷安,長春指地是北方一帶,順福指地是蜀南一帶,這懷安指地是隴西一帶。”老板将包好的藥材遞給江芙蕖,“咱們叫地順了,就叫這兒是興榮旺,好聽又吉祥,客官下次來只管說句興榮旺,保準沒人敢跟你要高了價的。”

原來是這樣,這市場标志居然是按着地域劃分的,這可是江芙蕖絕對沒有想到的。在現代生活久了,地域的概念并不是那麽深,因為大都生活差不多,她以前見着古籍中提到鄉情,無論是官場還是商場上的提攜也大都順着家鄉的人先來,還有些不能理解。

而現在,她總算是切身感受了一次,地域與地域的差別待遇,這個世界的風土人情有着近乎完美的傳承,若是有機會,能游歷一番也是福氣。這樣想來,唐暄的愛好果然是有原因的,他的《天下巡游記》,想必以後會更加豐富多彩。

江芙蕖朝老板笑了笑,在生藥市場又逛了兩個時辰,到了晌午,兩人饑腸辘辘的時候,買到的藥材不少,花出去的銀子也是不少,可惜地是,還有一味在計劃中的主要藥材,赤朱草沒有買到。

不過,這生藥市場也才逛了一半,江芙蕖心中安慰自己,地理志上既是有提過,這渠城出赤朱草,想必無論如何都會有賣的,等午膳過後,她再去逛逛好了。

到了就近的一棟酒樓,江芙蕖選了人比較少的二樓臨窗的位置坐下,司硯見她面上恹恹的,便面現憂色,“居士,咱們不回客棧嗎?還可以改日再過來的。”

“不了。”江芙蕖搖搖頭,她只打算買了藥就快點離開渠城,因為她心裏總是有隐隐的不安感,而她的直覺向來準的要命,到了這古代,想必也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明日不過來了。”

“那……”

“客官,您要的菜上來了!”

司硯還要說什麽,一旁端着托盤的小二打斷了她的話,她收了聲,看着輕揉太陽穴的江芙蕖,眉頭微微皺了皺。

江芙蕖正側臉看着窗外,這酒樓的窗口正對一棟“小別墅”。這別墅的主屋用竹木建成,二層高,周邊帶着幾個側間,頂上有一個類似大陽臺的平頂,頂上搭着木架子,放着篾子,長凳,竹竿等物,在一群飛檐凸頂的房屋中,十分顯眼。

江芙蕖心中好奇這小別墅的用處,便仔細打量了幾眼。見小別墅中進進出出的人不多,不過每個進出的好似都十分有身份,屋前停了一堆裝潢華麗的轎子馬車。小別墅正中好似有一副門匾,可惜離地遠,江芙蕖看不清上面的字,她心裏猜着,這小別墅大概不是一處私宅,應該是個商行吧,就是不知道是做什麽的。

她正想着一會兒用完膳拐過去看看,就聽旁邊的酒桌上傳來一陣喧嘩。

“慕容兄,不遠千裏而來,怎麽能不去珍藥閣走走呢?指不準就有你看上的好藥,這幾年,珍藥閣中出的珍品還少嗎?”

“是啊,興榮旺如今的名頭,大半都在珍藥閣上了,多少藥商卯足了勁要上珍藥閣的單子,那拿出來的可都是私貨。”

珍藥閣?江芙蕖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那裏會不會有赤朱草?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