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武道宏論

“萬物在于其根基,武學在于其元氣。是以武學之道,首重內力!”這是廣心告訴沉楓的第一句話。

“你修練的想必是昔年斬武堂的內功心法吧!平心而論,斬武堂武學确有其獨到之處,但未必合适你自身的發展。”

“你若想在武學方面有所大成,首先,就要尋找出一套适合你自身的內功心法,而不是照搬前人舊路。”

“武學之道,源于天道。所謂魔法武學,到了最高境界,都殊途同歸,便源于此理。武學乃是借外力引發自身小宇宙所蘊涵的潛能,魔法是憑人身為引,導出外界宇宙的無限能源。但源究其理,都須源于天理,符合天道,合乎自然之理。”

“而《破天邪說》之所以能獨立于他類武學之外,且進展遠超越于他類武學,源其理,就在于它是逆天而創,違背了自然之道。”

“違背自然之道?”

“不錯!自然之道,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一棵小樹苗不可能在瞬間成長參天大樹。一個人,也不可能一夜而修成無上內力。而《破天邪說》,就是要打破這種自然的平衡。當然,它的後果也是很悲慘的。”

“什麽後果?”

“也許許可以在一夜間造出一個超級高手。但,對于那人來說,那無疑于是揠苗助長,将一生的精力,于傾刻引發,最後也只能是如天邊的流星,一閃而逝,生命的火花從此消散。”

“因此,《破天邪說》傳到我手中後,我苦思之後,終于想出了一個既不違備天道而又能加速提升的方法。那就是——‘偷天’!即使是天道,也不可能是圓滿無缺的,也存在其微小的空隙,我就是要找尋出這微小的破綻,将其擴大為省力的路徑。當然,它的效果是比不是原來的方法。但一來盡管還是有危險性,但生命保障機率卻大了許多。二來也符合了天道之理。要知道盡管逆天可以造出奇跡,但将永遠也無法達到武學的巅峰。所以,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尋找出合适你自己的心法。”

《破天邪說》即使經過了廣心整理之後,但仍然是存在了無數不同的內功心法。沉楓現在所要做的,就是找出合适自己的。他找出的,就是一套——“震神決”。

這套內功心法也許不是最好的,但絕對是見效最快的幾種之一。

常人修練內功,首先要打通的是所謂的十二經脈,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環轉內腑産生內力形成周天之後,才有資格去打通其他的經脈。任、督二脈乃是七經八脈中最難為貫通者,只有打通任、督二脈之後,內力才能形成生生不息的大循環。這樣,才能去打通七經八脈中的剩下六脈:帶、沖、陽維、陰維、陽跷、陰跷。

不過,七經八脈本是所謂的旁門經脈,任、督二脈好通,只要是一流高手,基本上此二脈都通了。但剩下六脈就難為貫通了,因為一旦經貫通,內力流速将會大大加快,內功修練不啻要快上數倍。所以其難度可想而知。所以,能完全打通七經八脈者,當世實是寥寥無幾。

而這套“震神決”的奧秘就在于“震”!它與其他的心法運用內息去打通經脈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使內力形成一個小旋渦從而在經脈附近産生共震,硬生生将經脈一步步震開。而且它的目标首先竟是從七經八脈中最難的陽跷、陰硗兩脈開始震起,震完六脈之後,最後再震任、督二脈。

由于它是“震”的原理,所以最開始修練者在沒适應的情況下,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每一次震動都引起經脈內其他穴道的共鳴,宛如全身所有的穴道和經脈都被重錘猛擊。每一處毛細血孔都滲透出痛苦和血絲。肉身的痛苦實是無法想像。而且這種危險程度也很高,修練過程中一個不小心,就會震斷自身的經脈,從此成為廢人。

但沉楓,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它。

“這樣的固執和信念,究竟是為了什麽呢?到底是什麽使你這樣強烈要求增強力量,竟不惜以生命為賭注呢?”廣心看着沉楓頭上如雨的汗珠,嘆道。

廣心暗嘆一聲,猶豫了半刻,終于掏出一塊潔白的手絹,動作溫柔地替沉楓擦去了不斷淌下的汗珠。

雖然說在武者修練時外人打攪容易使其走火入魔,但對于廣心這種熟悉《破天邪說》兼武功高得不可思議的人來說,只要把握得好,沉楓是不會有事的。

蓬勃的真氣,不斷地在體內連續的震蕩,形成一串串自然的反應。先是丹田,再向四肢延伸。最後反應越來越強,幾要抑制不住。終于震蕩竟演變成為一場經脈內的大爆炸。

“嗷!”沉楓痛苦地嚎叫起來。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走火入魔吧!

在神智幾将昏迷的時候,一股清涼的真氣自外界灌入,如水銀一般無孔不如,迅速流經了四肢百脈。這股真氣所流經的地方,竟如被清水沖洗一般,清涼舒心。随之,自身體內的真氣也重新活躍起來,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震蕩。不過,這一次,痛苦卻明顯要輕得多。

良久,當沉楓頭上冒出了一絲白煙,廣心才緩緩收回了按在沉楓背上的瑩白玉掌。聲音宛如蚊語,似乎是在自言自語。“我現下替你震通了最難通的四脈,剩下的四脈,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好自為知吧!”

“你用的是什麽兵器?”

“是劍。”

“那你告訴我,劍,是什麽?”

“……”

“劍道即武道,武道也即劍道。所謂一通則百通,一粒砂,可窺大世界,就是此理。你可明白劍理有哪些?”

“……”

“你連劍理都不知道,那麽劍意,劍友,劍魂,劍心可能更是聽都沒有聽說過了。”

“劍魂我倒是聽說過的。”

“那麽好,你應該知道每一柄好劍都有着自己的劍魂,以區別于其他之劍。而劍心,則更是稀少,它只存在于那些奇劍之中。所謂的奇劍,就是合于自然之理之劍,它有着自己的心。”

“可是我聽說劍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所以劍才要活用。”

“那些不過是膚淺之理。那些自認為劍是死的劍手,其實不過是一群劍奴。”

“劍奴?”

“不錯,因為他們的劍法,永遠都被限制在那柄劍本身所能使用的範圍之內。他們不是劍奴,是什麽。能夠脫離劍奴而成為劍友的,在世上,又有幾人呢?”

“何謂劍友?”

“劍友就是指那些能接觸到劍心的人。因為他們體會到了劍心的存在,才能明白劍本身所蘊涵的自然之道,人與劍為友。劍心允許他們自由運用劍的力量,這些人,就是劍友。哦!或許換個說法,這些人,就是能夠以氣馭劍的人,所謂劍仙。”

“以氣馭劍,天下無敵?”

“那也未必。所謂的以氣馭劍,其實只不過是劍本身作自由的飛翔配合,外人不懂,還以為是那些人氣功深厚到能禦劍,實是可笑。”

“……”

“但劍友,其實還并不是用劍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應該是劍主!讓劍心體會到持劍人的魄力,讓劍自動承認你作主人。那才是劍的最高境界。到那時候,劍心既為汝之奴,即可與劍身本體相離,融入你體內。那時候,你就是劍,劍就是你,你本身,就是一柄無敵的劍。而且只要劍心依存,只要你願意,随手拾起的一根樹枝,在劍心的附着下,就是一柄絕世好劍。”

“只是很可惜,到現在,還沒有聽說過誰能達到劍主境界。”

“那麽小姐你——”

廣心笑笑,只是不答,續道:“所以這柄亮銀小劍,現在已經不适合你,你應該去尋找一柄真正适合自己的兵器,或者說,去尋找一顆劍心。”

沉楓猶豫了一下,這柄劍,是母親親手交給自己的,帶在身邊,就尤如見到母親一樣。而且這柄劍,據說還是生母留給自己的,教自己如何能夠割舍得下。

但,他畢竟是枭雄之材。成大事者,應不拘于兒女态,如果自己能進修更高一步的武學,兩位母親想必也會很高興吧!內力運起,劍丸瞬間已熔成了一塊廢銀。

廣心在一旁看着,心中也不禁有些微嘆。

“剛才我們說的,只是劍的本身,那麽對于劍的運用——劍法,你又知道多少呢?”

“正要請教小姐,不過我想應該是拙勝巧,無招勝有招吧!”

“恩,大巧若拙,樸實的劍法威力未必在花巧劍招之下。至于無招勝有招,你應該聽說過聖劍魔獨孤求敗吧!”

沉楓聳然動容,即使是在他還不會武功的時候,也早已将這個名字聽得滾瓜爛熟了。聖劍魔獨孤求敗,與大魔導士洛恩斯,分別代表着武學與魔法的兩個巅峰極限,乃是武者與魔法師心目中永不磨滅的偶像。至少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在這兩方面超越他們。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創出了所謂的無招勝有招,直到現在,還是個劍道奇跡,只是可惜已經失傳了。”

“當然聽過。”沉楓語氣中帶着無限的敬仰。“那無招勝有招的劍道奇跡,怎麽可能會有人忘記呢?”

“那好,你告訴我,既然他是無招勝有招。那麽,獨孤求敗揮出的每一劍,應該叫作什麽?”

“這個——”

“怎麽可能有所謂的無招呢?天地宇宙,無處不在蘊含着自然的巧跡。如果真有無招的話,獨孤求敗就不應該再有劍了,光是站着看就可以殺死人了,還出劍幹什麽。”

“……”

“所以‘有’才是這個宇宙中的最高法則,飛鳥走獸,花草樹木,包括人在內都是有的範疇。獨孤求敗以本身的‘有’,去追求飄渺的‘無’,怎麽可能成功呢?他的所謂無招,也不過是‘有’的一個範圍,只是脫離了花招無用之招範疇罷了。”

沉楓隐隐覺得廣心說的應該有理,但一時也不願接受偶像失敗的消息。

廣心也不管他,續道:“是故‘有’勝‘無’,‘實’勝‘虛’。哼,昔年一代武學宗師金庸曾言道;‘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我卻偏說實勝虛,有餘勝不足。天道有常,實為本我之源,真如淩駕于一切之上,實重于虛,有勝于無,自然是有餘剩不足了。”說這番話時,她面上顯出了堅定驕傲的表情。這時的廣心,哪裏還是個嬌怯怯的小女子,分明乃是一代的武學大宗師。

“所以在劍道的最高,乃是劍心與終極之有的結合。天地萬物,眼神呼吸,白雲日月,皆可為劍之所在。劍,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天地即汝劍,汝劍即汝身。汝既為天地,則不可戰勝也。”

沉楓呆呆地看着她,突然想起一事道:“小姐方才談起天道。《破天邪說》不是專門逆天而行嗎,卻為何小姐卻講要與天道相符。”

廣心臉色閃着智慧的光輝。“我先前也說過,逆天而行,雖有一時效果,但毀滅來得也快。所以現在的《破天邪說》經我整理後,已不再是以逆天為主,而是以‘偷天’為主。”

廣心這番話,不啻是在對他曾祖的否定。不過沉楓聽到她先前曾連續批評獨孤求敗與金庸兩位大師,是以驚奇也不太大。

其實,沉楓,包括廣心自己都不知道。若以對武學的見識而論,方今影月大陸,已無人能出廣心其右了。這還不算,因為廣心在對《破天邪說》的繼承上又合乎天道的進行了發展,此時的她,已經可算得上一代繼往開來的武學宗師了。

盡管內心如何的震撼,沉楓還是默默地将廣心的這番劍道論記在了心中。也正因為有了這番上乘劍道為一一對照,沉楓以後武道的發展,才在不斷波折中獲得了前進。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