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7 章 :沿途募捐

江盈惠微微福了身,眼中帶着淺淺笑意,額間朱砂如水般泛着一道紅光,“牢爹爹挂念,是惠兒的不是,我心中想着雲寒不過幾日便要來了,心中便覺着歡喜了許多,這病竟是都随着這歡喜去了一般。”

鎮國公聽她軟軟嬌嬌的嗓音,提到榮華景時如蜜般甜蜜,心中便柔和幾分,嘴角也挂了笑,“也就你惦記着這小子,這是他的福氣,也不枉他當年那三日的跪求。”

江盈惠本來只是順嘴提一提榮華景,誰知鎮國公提起當年之事來,她心裏一頓,也不知道是什麽感覺,竟然有片刻的恍惚。

當年的容華景,少年意氣,愛她真正是到了骨子裏,為了她冒天下之大不韪,退了江芙蕖的婚事,她當年……自然也是最愛他的。

“爹爹,看您打趣惠兒。”江盈惠收回神,娉娉袅袅地走到鎮國公身邊,十分規矩地站在旁邊,低眉順眼,“惠兒今次來找您,是有事相求的。”

“哦?”鎮國公見江盈惠這副低聲下氣的姿态,心中很是受用,他胡子動了動,擡眼看向江盈惠,“是何事,還需你親自跑一趟。”

“這事說起來還與我的善仁會有些幹系,爹爹可還記得我先前與你提過,想将善仁會辦在堯國各地之事?”

鎮國公聽到江盈惠在這個時候提善仁會,心中便轉了幾個念頭,他面上帶着笑,口中溫和道,“惠兒的善仁會,在上京城的貴圈中無人不知,還得了好些貴家的稱贊,這次赈災之事,也出力不少,我怎會不知。”

卻是絕口不提擴大善仁會的事情。

這要放在以前,江盈惠肯定不大高興鎮國公又跟她打馬虎眼,可是現在,她心裏壯志滿滿的,對鎮國公的态度也就不那麽看重起來,她順着鎮國公的話往下道,“爹爹所言甚是,陛下也常與我說善仁會甚好,若是能在堯國各地都出力,只怕會給朝廷減不小的負擔。”

不等鎮國公開口,江盈惠便繼續道,“惠兒之前也只是想想,因着實在抽不開身,從來不曾動過當真要辦大善仁會的念頭,可是這一路上,越是近了九江城,惠兒這心裏便愈發難安。”

“咱們這一路上,皆是國泰民安的好祥和模樣,有哪個會缺那一米半布的,可是到了九江城,情形想必會很不一般,就是一粒米,只怕都要救活一個人。”

“老百姓富足,定是官府出力甚多,惠兒想着,別的事情不說,若是他們知道九江城的情形,想必都願意為他們出一份力才是,惠兒又得着陛下親旨的這個機會,若是能以善仁會的名義,再沿途募捐一些物資,送往九江城,對爹爹此行定是有大助力的,爹爹以為如何?”

鎮國公面上平靜,心裏已經敲起了鑼鼓。

這個江盈惠,果然很不一般,竟然能把腦子動到這上面來,這哪裏是尋常姑娘家能想得到的。她這個善仁會,募捐事小,這募捐之人是大。

西南雖然偏遠,但富庶之人甚多,又是才子之鄉,當前很多人只能通過學院結識人脈,鎮國公府因着虎叱軍,落于其他世家下風甚多。可若是有個善仁會,那可就大不一樣。

江盈惠這個主意,行得通!非但行得通,他還要給她大便利,慢慢行事,多多宣揚才是!

“嗯,惠兒心慈,我都懂。”鎮國公慈愛地看着江盈惠,“只是,這件事情茲事體大,還需要好生籌謀,免得惹了陛下的不喜,招了他人的諱言。”

這麽大點事情,又是做好事,要不是怕你說東說西,我都懶得來跟你說,這個時候跟我扯什麽大啊小啊的,分明就是吓唬我,還當我是個好糊弄的呢,江盈惠心裏腹诽,面上卻是不顯,只與鎮國公相視而笑,一派祥和親近模樣,“都聽爹爹安排。”

“惠兒蕙質蘭心,顧全大局,是我鎮國公府之福。”鎮國公聞言,又是好一番誇贊。

兩人“商議”一番,便有了具體的安排,鎮國公留小部分鎮國公的護衛下來,保護江盈惠的安全,并且幫助她在路上募捐,跟衆人聯絡,鎮國公給堯明帝上書報明這事,并且繼續領人往九江城去。

“爹爹安排甚妥。”江盈惠本來心裏還有些不滿意,嫌鎮國公多事,可是聽了他的安排,又覺得鎮國公果然不愧是做官老爺的,思慮周全,她心裏才有個念頭,具體的事情還要做了才知道呢,鎮國公倒是給她省了不少的麻煩。

鎮國公府的面子在那裏,有時候可比她這個蕙蘭縣主好用地多,更何況還有“陛下的旨意”,這募捐之事,想必一定會十分穩妥才是!

心裏這麽想着,江盈惠的态度愈加恭敬,她已經可以預想到,她的好日子,很快又要來了。

其實更讓她高興的是,只要跟鎮國公分開走,柳岸到來的事情,就不會被人追究了。

柳岸,她竟是有些想他了,至少有他在身邊,她不會被鳳王那般羞辱,那可是個為了她連命都豁的出去的。

鎮國公見江盈惠這個模樣,心中倒也熨帖,這個兒媳,雖然讓鎮國公府好生吃了些苦頭,平日裏行事也頗為乖張,可有些時候,卻也能幹一些別的婦人幹不出來的事情。

熙熙攘攘的人群前,臺子上一片大紅,上面坐了不少的人,時不時就有喝彩聲傳出來,可若是說唱戲,又沒有聽見角兒的婉轉音調。

鮑河魚在轎子中等了好一會兒,仍不見動靜,便擡手掀了門簾,“出了什麽事情?怎麽不走了?”

算着時間,鎮國公一行該是到了這雲城,進了西南的地界才是。

“回總督大人,前面的人太擁擠,小的們還張羅不開。”

回話的人苦着臉,這非過年過節的,一群人湊一起也不知道幹什麽,偏生這回鮑河魚要求低調行事,不能擾民,他們便也不好迅速讓人清出一條道來。

“南鄉張記張大夫人,捐紋銀一千兩。”

“好!!!”

鮑河魚正要放了簾門,忽被耳邊傳來的兩聲異于嘈雜的聲音震了一下,他聽到這聲音,皺了眉頭,那手中的動作就停了下來,反而擡頭去看那臺子。

先前離地遠,他也并沒有太上心,是以只聽了個模糊的動靜,可這會兒定睛一看,他的眼睛就瞪大了,手指也不自覺地抓緊了窗杦。

那臺子上坐了一堆錦衣華服的婦人,最正中的,還是他認識的,那百媚生嬌、國色天香的蕙蘭縣主!

蕙蘭縣主奉旨随行赈災的事情,他自然是知道的,這是怎麽個赈災法?怎麽聽着,剛剛是有人捐了銀子?

鮑河魚在上京城中待過幾年,對這位蕙蘭縣主的事跡,是有些了解的,他揚了揚手,“先不急着走,去打聽清楚,這是在幹什麽。”

相關推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